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利用海陆丰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5月2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书记林小兰,带领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教师、汕尾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研习社和2022级学生代表共110人,前往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彭湃故居等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了“五个一”红色教育实践活动。

活动一:讲一个红色故事
在彭湃故居对面的龙舌埔广场“彭湃烧田契”浮雕前,丁洁琼老师为在场师生讲述《彭湃烧田契》的故事。师生们仿佛穿越历史,回到1922年11月的那一天,一大堆田契在焰火燃烧中灰飞烟灭,围观农民欢呼雀跃。重温彭湃火烧田契的壮举,“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品质成为激励我们勇毅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活动二:做一次红色讲解员
在红场彭湃雕像前,红色故事宣讲团的同学们,为大家讲述了《海陆丰妇女粉枪队》《彭桂烈士的红色往事》《彭士禄的革命人生》《黄旭华:深藏功与名,灼灼爱国情》等红色故事,充分利用红宫红场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红色精神传承的平台作用,让同学们在追寻革命先辈们的足迹中,铭记红色历史、讲好红色故事,传播好红色文化。
活动三:唱一首红色歌曲
红色歌曲是革命实践的真实写照,不仅是一代人的记忆,更是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动力。在红场,同学们演唱了《我和我的祖国》《歌唱祖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红色歌曲,一首首耳熟能详的经典红色歌曲,在红场回荡。飞扬的歌声吟唱难忘的岁月,熟悉的旋律演绎时代的乐章。同学们在深情的歌唱中,更进一步感受红色歌曲背后蕴藏着的丰富红色文化内涵,厚植爱国爱党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在红色旋律中赓续精神血脉。

活动四:当一名红色志愿者
活动中,党员教师和团员学生们面带微笑、团结友爱,在红宫红场做引导解说,利用红宫红场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平台,发扬志愿服务精神,开展志愿讲解活动,为游客介绍海陆丰的革命历史。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红色志愿活动的开展,既培养了同学们的公益精神、担当精神,又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发扬红色文化,为海陆丰红色文化的宣传做出贡献。

活动五:收集一份红色资料
同学们在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和彭湃故居收集各种关于海陆丰革命历史的文献、资料和各种实物的照片,通过收集红色资料活动更加深入地了解海陆丰的革命历史,探索那些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激励新时代青年学生牢记历史、不忘初心,将革命先辈的爱国精神转化为自身奋进的力量。
通过带领学生们在海陆丰革命圣地开展“五个一”红色教育实践活动,依托红宫红场、彭湃故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载体,使学生们“沉浸式”地感受彭湃等革命先辈们的爱国情怀,学习感悟他们的爱国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和坚定的革命意志,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鼓励学生做到立报国之志、践爱国之行。“五个一”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坚定了青年学子们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砥砺了对党的赤诚忠心,提升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